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高中政治(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高中政治表格)

答∶按照凯恩斯理论,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调节经济的两大手段。由于财政政策传导周期较长,见效相对缓慢,一般情况下,应对经济短期波动通常采用货币政策。在经济疲软时,货币政策通常体现为降准降息、回购商业汇票、窗口指导等方式,目的是输出流动性(通俗说就是开机印钞票),降低融资成本,刺激投资或拉动消费。当下,受地缘政治和疫情影响,我国经济基本面下行

答∶按照凯恩斯理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调节经济的两大手段。由于财政政策传导周期较长,见效相对缓慢,一般情况下,应对经济短期波动通常采用货币政策。在经济疲软时,货币政策通常体现为降准降息、回购商业汇票、窗口指导等方式,目的是输出流动性(通俗说就是开机印钞票),降低融资成本,刺激投资或拉动消费。当下,受地缘政治和疫情影响,我国经济基本面下行压力较大,2022年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为4.8%,低于全年5.5%的增长率。未来,经济下行风险点仍然存在且有复杂化的趋势,股市连续数周下探,实体经济要实现全年目标,任重道远。基于此,市场呼吁降准降息的声音一直较大,央行也在4月中旬顺应呼吁降准25BP,释放流动性5300亿,奈何降准力度没达到市场预期,第二天,股市报以一波大跌,以示抗议……

央行也难啊!要是真的能大降,相信也不会就这么吝啬地搞一波小降,让大家难受。央行行长易纲在几日前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,中国的货币政策首要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,因此大幅度降准基本是不可能的。熟悉金融学的人都知道,经济调控的目标有四个∶经济增长、充分就业、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,遗憾的是,任何经济政策都不可能同时实现这些目标,只得相机决策,最多选择其中三个目标来实施货币政策。中国14亿人口,绝大多数人的可支配收入用于生活开支,保持物价总体平稳是实现这部分人幸福感、获得感的必然要求,因此,大水漫灌式的货币投放势必会引发通胀,冲击分配结构,拉大贫富差距,这是很要命的,不符合共同富裕的逻辑。其二,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效果已经呈现处边际递减的形态,在这样的情况下,大量投放货币的副作用将会加大,比如,货币基于趋利性流入虚拟经济中,催生金融泡沫,对实体经济的刺激有限。第三,我认为是当下最重要的考量,即美国正在进行加息缩表,导致美元资产收益率上升,按照抛补定价原理,各国货币相对美元贬值,投资者纷纷抛售资产,买入美元,导致全球的资金正被美国吸走,大家看到了,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几日来已经下跌了1000多点(那些炒外汇的朋友一定赚翻了),这是非常恐怖的。人民币贬值有哪些影响呢?好的一点是贬值后导致本国出口到国外的商品价格下跌(以前10美元的中国产品现在只要8美元),能刺激国外对中国产品的需求,有利于那些出口型企业,所以大家看到了,近日来以出口见长的中国纺织行业各企业的股票大涨,出口上涨的结果是经常性账户顺差。既然那么爽,为什么不采取降息政策推动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呢?原因就是人民币贬值后会引发市场抛售人民币资产,加速资金外流,造成资本账户逆差,引发金融危机;另外对于从国外进口原材料(比如芯片、技术)的企业而言,人民币贬值意味着进口和以前相同的货物,其付出的钱更多了,即成本更大了,势必要求其提高产成品的价格,由此,输入型通货膨胀就生成了。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多年,早已从一个出口创汇型经济体发展成一个资本型经济体,人民币贬值的好处对我们而言已经不那么强烈了,未来,人民币的发展方向是取代美元成为国际贸易结算媒介,显然,大幅度的贬值不利于树立其强势的形象。

如果现在央行降息,无疑是短视的做法!

?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553299181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xjlgf.com/66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