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世纪中期,荷兰社会突然流行起了投资郁金香,上至皇室贵族,下到贩夫走卒,都投进了这一行业。然而,短短几年之后,郁金香行情突然崩盘,泡沫破碎,无数人倾家荡产。▲荷兰郁金香花海有趣的是,后世在评价这一悲剧时,

17世纪中期,荷兰社会突然流行起了投资郁金香,上至皇室贵族,下到贩夫走卒,都投进了这一行业。
然而,短短几年之后,郁金香行情突然崩盘,泡沫破碎,无数人倾家荡产。

▲荷兰郁金香花海
有趣的是,后世在评价这一悲剧时,居然是褒扬过于批评:
不少经济学家认为炒卖郁金香的过程,促进了现代期货业的发展,而不是去考虑受害者的生活有多么悲惨。

今天,很多国家为了吸引游客,都会大力宣传本国特色的自然或人文景观,像荷兰郁金香,便是荷兰政府的主打项目。

郁金香田野。五彩郁金香,Tulip field. Multicolored tulips
▲盛开的郁金香
只要人们打开荷兰旅游的广告和网站,百分百会看到有关郁金香花海的内容。
而异色郁金香的培育,也是荷兰人津津乐道的谈资。
由于郁金香和荷兰的捆绑日益加深,它也成为了荷兰的国花。
鲜为人知的是,其实郁金香并不是荷兰的本土花卉。
郁金香最早在帕米尔高原上被发现。
1562年,土耳其商人将一包郁金香的球根带到了欧洲试试运气,一位荷兰商人买下了这包商品。
荷兰商人回家后,并不知道这包球根有什么用,他甚至烹饪了半包,在意识到难吃后,为了避免浪费,他将剩余的半包球根,种到了花园中。

荷兰阿姆斯特丹,荷兰风车和Zaanse Schans村的传统房屋与郁金香田,Amsterdam
▲荷兰风光
不可思议的是,第二年春天,这些球根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面:
一株株挺拔待放的花苞破土而出,娇嫩的颜色、诱人的身形,似乎在褒奖荷兰商人的正确选择。
16世纪,欧洲刚刚走出皇权和教权争霸的黑暗时期,再加上大航海掠夺回来的财富,欧洲人的生活质量大幅提升,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水涨船高。
因此当商人的邻居们发现了庭院中的郁金香后,纷纷前来围观并大肆宣扬自己的发现。

▲庭院中的郁金香
明艳的郁金香为民众带来了乐趣,也为商人带来了商机。
意识到那包球根潜在的巨大价值后,商人找来了自己的朋友:植物学家约里斯赖伊和克劳修斯。
两位植物学家对郁金香这种罕见的植物,十分感兴趣,他们将商人院子里的花移植到实验室,进行专业的养护和培育,最终成功地使郁金香繁殖。

▲关于郁金香题材的电影
从此之后,郁金香在荷兰顺利生长,并引发了极大的市场热度!
商人支付给约里斯赖伊和克劳修斯报酬,后者为其源源不断地提供幼体郁金香苗。
当规模成型后,商人开始售卖郁金香并且积极寻找分销商。
由于此时郁金香的美名已经远播,当人们知道市场上出现了这种花时,蜂拥而至去购买。
不过受限于技术手段的相对落后,大规模量产郁金香还无法实现,因此这种花的零售价格非常高,只有贵族和富豪才能买得起。

▲郁金香根球
但是这位引进了郁金香的荷兰商人,并没有展开饥饿营销之类的销售策略,他只是按照先后顺序进行销售。
这使得一些得到消息稍晚的贵族们错失了先机,不满的情绪开始在市场上出现。
很快,无所不在的资本家发现了这一问题,于是他们有计划地介入到郁金香生产和销售领域,凭借钞能力,资本终于在这个领域分到了一杯羹。

在资本入场后的几十年间,郁金香的种植和培育技术更加成熟,产量变得巨大且稳固,无论贵族和平民,都获得了购买这种花卉的权利。

▲荷兰人种植郁金香
一开始,资本确实赚得盆满钵盈,不过到了后期,郁金香的吸金能力迅速降低。
这种情况非常符合市场规律:
一方面,当供给能力提升后,需求相对下降,价格也随之下降。
另一方面,植物学家、园艺师甚至平民逐渐掌握了种植和培育郁金香的技术,人们不需要去商人的手中购买球根了。
这种情况可以算得上变相拉高了资本家的科研费用、生产费用和库存费用,对于早入市的资本来说,利润会大幅缩水,而对于晚入场的资本来说,他们或许会出现巨大的亏损。
而无论前者和后者,对这种情况都是无法容忍的。
资本是逐利的,他们为了达到目的,甚至会使用卑鄙和下作的手段。
从17世纪30年代开始,荷兰阿姆斯特丹突然毫无征兆地爆发了一场郁金香狂热。

▲郁金香价格曲线
一些罕见品种和昂贵品种被热捧,贵族和富翁将它们在醒目的花园里,或著名的展览会上展出。
随后,这些品种被富商们竞相购买并转手出售。
一些民众发现了商机后,也纷纷效仿富商,只不过由于资金不足,他们只能退而求其次,去购买一些更加廉价和大众的品种。
这种风气逐渐蔓延到了全荷兰,甚至一些欧洲其他国家的商人,也特意来到荷兰求购郁金香。
由于郁金香数量有限,求购者的要求也越来越低,到了最后,任何一株郁金香都成为了人们追捧的对象。
这种风潮大约持续了整整两年,几乎所有荷兰人,都成了链条上的一环。
1937年,一名叫温克尔的荷兰孤儿以90000荷兰盾的天价,售卖了父亲留下的一株郁金香,将郁金香交易,推向了最高潮。

▲郁金香价格曲线图
而就在这场交易成交后的第4天,荷兰的郁金香市场突然崩溃了。
富商们放弃在另一场交易中的竞价并离场,随后人们对后续的市场产生了怀疑,市场信心随之崩塌。
当一个新兴市场的信心崩塌后,辛苦建立的价格立马崩盘,所有人疯狂地抛售郁金香,然而接手的人寥寥无几。
为了尽快出售,郁金香的价格只能一路下降,到了后来几乎和一棵普通花卉差不多了,许多花商和市民损失惨重。
在这场闹剧中,许多平民损失惨重。
因为很多人掏空了几代人的钱包,将自己的所有身家甚至高额借贷,全部都被押在了一棵普通的植物上!
当风险来临时,这些人毫无抵抗能力,只能被动接受。
只有早期入局的资本成为了最终胜利者,不过话说回来,恐怕资本都没有想到,郁金香闹剧的波及程度,能达到如此巨大的规模。
这种前瞻性的缺失,也使得一些顶级商人和中等商人损失惨重。

后世将这次郁金香闹剧,归纳为一次金融诈骗事件,甚至和现代期货拿来比较。
倘若将这次事件归咎为风险性金融投资的失利,那么我们不必为受害者感到悲哀。

▲荷兰舰队
然而事实的真相,真的如此吗?
从几个细节可以看出,这场闹剧的真相,其实是荷兰在国力大幅衰退的前提下,将统治者的失误归咎于民众,并且强迫民众共同承担危机。
我们知道,荷兰是欧洲第一批开始大航海的国家,“海上马车夫”就是用来形容荷兰海上霸权的专属词语。
大航海前期,荷兰通过掠夺和殖民获得了巨额的财富,这些财富也通过和欧洲其他国家的贸易流通变现,进入了荷兰的国库,同时为荷兰建立了国家信用。
不过,荷兰在随后的海洋争霸和圈地运动中先后败于西班牙和英国,基本丧失了所有的海洋霸权,国力大幅衰退。
统治者为了恢复昔日荣光,将国家利益和资本捆绑,希望让海洋贸易和陆上贸易成为新的财富增长点。

▲郁金香泡沫破裂后的聚集民众
然而资本的唯一追求就是利益,他们并不在乎荷兰政府和荷兰人民的感受,之所以选择合作,只是因为荷兰愿意从政治的层面,为其提供帮助。
回到郁金香泡沫中,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在其中扮演了极其不光彩的角色。
举个例子,当资本计划炒作郁金香的前期,他们急迫需要信用背书,从而让荷兰民众相信郁金香事业的美好愿景,这种心理期待并不能单纯地用金钱满足。
于是,在政府的授意下,许多政府官员站出来替郁金香站台。
比如时任荷兰总理阿德里安波夫,他在院子里种下了两株郁金香后,宣传自己渴望拥有上百株郁金香。

▲价格崩盘后人们开始践踏郁金香
后来,政府又牵头成立了郁金香交易所,推动合约交易,通过媒体为郁金香交易造势。
这一切都向民众证明,郁金香交易是安全且可靠的。
至于一切在郁金香交易中流通的财富,最后基本都流入了资本的手中,而资本和荷兰统治者则是利润共享的合作伙伴。
无论是协议分账,还是这几年来给资本给政府的贿赂和好处,都让后者大发横财。
一言以蔽之:在这起闹剧中,荷兰统治者就是直接的帮凶甚至是策划者,他们在无法恢复国力的前提下,用炒作郁金香的手段,将民间积累的财富,吸取到少部分既得利益团体手中,巩固了统治者的统治基础也增加了统治者的财富数量,并让人民成为了最终的危机和债务承担人。
然而统治者没有想到的是,这场闹剧最后也导致了荷兰的快速衰败,经济危机彻底摧毁了社会工业结构,使得荷兰丢失了借助工业革命,再次崛起的良机,彻底从昔日的海上霸主变成了三流欧洲国家。
参考文献:
本文中关于荷兰郁金香泡沫的相关内容,参考自美国Wiki网《Tulip Bubble》发表于1995年6月22日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xjlgf.com/1825.html